南苏丹 | 致命的戊型肝炎暴发,无国界医生深入偏远社区开展大型疫苗接种运动
无国界医生供应经理在生冷藏室整理装有戊型肝炎疫苗的箱子(图片拍摄于2023年12月)。© Nasir Ghafoor/MSF
如感染戊肝,孕妇病例死亡率可高达40%,而且因为该病尚无治愈方法,意味着许多晚期患者无法存活。无国界医生在位于南苏丹琼莱州(Jonglei)旧凡加克(Old Fangak)的医院共治疗了501例戊肝患者,其中21人(主要是妇女)死亡。
无国界医生南苏丹项目总管穆斯塔法(Mamman Mustapha)解释说:“戊肝是一种可致命的水传播疾病。每年约有2,000万人感染戊肝,其中300万人会出现需要治疗的症状。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能及时获得治疗,尤其是在南苏丹这样医疗设施有限的国家。在这些地方,即便人们最终想办法去了医院,往往也是为时已晚。戊肝目前无药可治,令人痛心的是,每年有7万人死于这种疾病。这也是疫苗如此重要的原因——它能拯救生命。”
戊肝疫苗于2012年研制成功,2015年获世界卫生组织(WHO)批准用于紧急情况。尽管如此,该疫苗此前只使用过一次——2022年,无国界医生在南苏丹本提乌(Bentiu)流离失所者营地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,使用了该疫苗,就此开创世界先河。当时,戊肝疫情已经持续肆虐了两年多。疫苗为25,000多人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。最近,凡加克县借鉴本提乌的经验开展了疫苗接种运动,但接种环境却大不相同。
穆斯塔法继续说道,“凡加克县位于南苏丹北部极为偏远的苏德(Sudd)沼泽——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上,散布着一些小型社区,社区居民连获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的机会都非常有限,即使是为旧凡加克的儿童接种常规疫苗也极具挑战性。只有坐船渡过尼罗河或者坐飞机,才能到达医院。但在过去四年间,旧凡加克的简易机场总处于被洪水淹没的状态,所以只能先将疫苗空运到附近的村庄,然后再沿河运送35公里,才能到达我们的医院。疫苗需要保存在2至8摄氏度之间,这在医院相对容易做到,但要确保在8个小时的运输途中不破坏冷链,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。”
在戊肝侵袭凡加克县夺走人们生命之前,那里的生活业已十分艰难。过去四年间洪水频发,庄稼被毁,牲畜殒命。以前可以步行到达的村庄如今变成了孤岛,人们别无选择,只能靠划独木舟通行。由于洪水没有退去,积水成了蚊子绝佳的滋生地,疟疾病例随之增加。与此同时,营养不良的病例也在增多,这是因为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——要么学会捕鱼,要么就只能靠吃睡莲维生。如今,人们又面临着新的威胁,戊肝正通过日常饮用、赖以生存的水源传播开来。
穆斯塔法继续说道:“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,人们本就很难前往医疗机构就医了,现在洪水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。”对许多人来说,前往医疗机构的唯一途径就是乘坐独木舟,但要耗费八个小时,而且由于交通费用高昂且路途遥远,许多人可能不会选择前往医院。可以肯定的是,在这次疫情暴发中,有21人死于戊肝,但这只是因为患者能够到医院就诊才有记录。很有可能还有更多的人甚至没来得及接受治疗,就在家中去世。为了不让患者再跋山涉水,我们正努力前往其所在地行医。有些社区太过偏远,我们也只能靠独木舟才能到达。我们经常用快艇将流动诊所服务送到偏远的村庄,但由于受疫情影响的社区位置实在偏僻,我们也不得不对常规活动作调整,来为高危人群提供帮助。”
另外一个挑战是疫苗供应有限,而且成本高昂。目前只有中国的一家生产商获得了生产许可,但产量不大。与其他疫苗相比,戊肝疫苗体积较大,因此难以运输和储存,尤其是在像旧凡加克这样难以抵达的地区。对于在南苏丹这种处于紧急情况的环境中暴发的疾病,这些挑战给采取应对行动造成了重重壁垒。无国界医生呼吁消除这些壁垒,让更多人得到保护,尤其是育龄妇女和女童,因为她们仍然是风险最高的人群。
疫苗需要按0、1、6个月的接种方式接种三剂次(即接种完第一针后,需要隔一个月接种第二针,最后隔6个月接种最后一针)。到2024年6月,疫苗接种运动结束时,无国界医生计划为12,776名16至45岁的妇女和女孩完成疫苗全程接种。除了疫苗接种运动本身,无国界医生还在其医院进行病例管理和转介,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和流行病学监测。同时,无国界医生也正在敦促国际和当地卫生和人道组织采取行动,通过提高认识、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法和卫生设施(如厕所和废物处理系统)以及钻探井眼等,来确保安全饮用水的供应,改善旧凡加克的供水和卫生条件。这对于阻止疾病传播和预防未来暴发至关重要。